英歌舞为什么是107人 英歌舞为何不能凑够108人

导读:潮汕英歌舞以英武、雄壮、激情、奔放的特点著称,是中国南方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舞蹈之一。很多人都知道英歌舞中的人物是水浒传中的好汉们,那么108位好汉,为啥英歌舞只有107个人呢?想知道英歌舞为什么是107人,英歌为何不能凑够108人,就来瞧瞧小编的介绍吧。

英歌舞为什么是107人

很多人认为潮汕英歌舞中,消失的那一人是宋江。因为正是宋江的“投降主义”,才让梁山好汉非死即伤,最后树倒猢狲散。因此为了士气着想,也理应将宋江剔除出去。但事实上,宋江在英歌舞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,擂大鼓的人,通常就是“宋江”。英歌舞中的宋江,就是“义薄云天”的化身。

而真正不在英歌舞中的角色,其实是卢俊义。因为英歌舞所表演的内容,乃是梁山107条好汉攻打大名府,救卢俊义的故事。当初宋江相中了卢俊义,想将卢俊义留在梁山。但卢俊义说啥也不肯,被宋江留在梁山软禁了两个月。在此期间,宋江故意将卢俊义的管家李固放了回去,并告知李固卢俊义已做了梁山第二把交椅。

李固早已觊觎卢俊义的家产,并与其夫人私通,回去后便告发了卢俊义落草为寇。等到卢俊义回家,正好落入李固的圈套,被屈打成招,下了大狱。李固买通蔡福、蔡庆兄弟,让他们在牢里干掉卢俊义。但这兄弟俩欣赏卢俊义的为人,不愿下手。同时柴进也登门拜访这兄弟俩,并花钱上下打通关节,将卢俊义从死刑改成刺配流放。

结果在流放的路上,卢俊义差点死在了被李固买通的董超、薛霸手上,幸得燕青相救。但燕青外出找吃的时,卢俊义又被赶来的官军抓走。因为杀死官差,卢俊义重新被判处死刑。而英歌舞,表演的就是这一段梁山好汉三打大名府,营救卢俊义的故事。

英歌舞为何不能凑够108人

英歌舞表现的故事决定的。英歌之所以107人,主要是英歌舞表现的故事决定的,故事是梁山好汉乔装围攻大名府,营救卢俊义的事迹,卢俊义被抓,所以108好汉少一位,因此英歌只能107人。英歌是英歌舞,主要流行于中国广东揭阳、汕头、汕尾、福建、香港以及东南亚等地区,是古代傩文化的延续。

英歌舞为什么领头的是拿着条蛇的时迁

因为时迁是探子,打头阵。

英歌舞的音乐

英歌舞的音乐和舞蹈的律动有着共同的风格特点。英歌舞在音乐节奏上以方正、对称、刚强、威武为特色,与舞蹈律动上刚劲、矫健、勇敢、威猛的风格是相一致的。

节奏强烈的民间舞蹈音乐,其乐器构成往往离不开“鼓”,“鼓”和“舞”生成“鼓舞”一词正是源于最初的“击鼓而舞”。从原始社会的“土鼓”到后来流行于各地的不同质料、不同形态、不同用途的鼓,形成一个庞大的鼓的家庭。以质料说,有铜鼓、木鼓、皮鼓等;以形态说,有大鼓、小鼓、长鼓、扇鼓、铃鼓、腰鼓、手鼓等。秦汉时代已有“盘鼓舞”等多个舞种。明清时,民间已广泛流传着各种各样的鼓舞,鼓有拿在手里的,有背在身上的,有挎在肩上的,有放在地上的,如山西“威风锣鼓”,安徽“凤阳花鼓”,甘肃“太平鼓”,陕北“安塞腰鼓”等,千姿百态,争奇斗艳。

英歌音乐也离不开鼓,以大鼓、月锣、苏锣、大小钹、钦仔等乐器组成锣鼓队,锣鼓队员除司大鼓者按宋江打扮外,其余皆着武士服饰。锣鼓伴奏速度和舞蹈节奏一致,也是慢板、中板、快板三种类型,在快板、中板中,情绪热烈时一般伴有呼喊声和螺号声。

慢板:慢板英歌有三槌和四槌二种。它的锣鼓配套,是由一个上皮下空的低音大战鼓、云锣、苏锣、大小钹组成,发音“隆——查的,隆冬隆冬匡”,节奏缓慢,带有古典宫廷式的特色,相似于明、清年代潮阳县孔庙祭孔的锣鼓配套和鲁西南的鼓吹乐配套。现在海门、井都、棉城的英歌队大都是这类打法。

中板:中板英歌有七、八、十槌等几种。它的锣鼓配套,是由一个中鼓、云锣、大小钹组成。由于它的动作组合,只有七槌或八槌或十槌等的一套组合,在表演中,也只有队形图案的变化,因此,它的指挥者,系由一个扮作宋江的司鼓手,自己背着鼓,边打边指挥着队伍的前进和图案的变化。这一类型的锣鼓敲击法较为简单,发音轻快活泼有朝气。

快板:快板英歌分对打套式、南山文派、南山武派三种。由于它的表演形式、技法和图案变化都较为复杂,因此,它的锣鼓配套和打法,也就有较多的变化。这一类型的锣鼓配套,由一个潮州大鼓、几面斗锣、几面大钹、一个钦仔组成。

结语:以上是小编整理的“英歌舞为什么是107人,英歌舞为何不能凑够108人”内容,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。